天博tb·体育山东城市观察 | 定格青岛北岸记忆:一场国际海鲜节,道不尽城阳渔家事

栏目: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:2024-10-01

天博tb·体育渔家三件事——造船、摇橹和制盐,青岛城阳皆兼具。东边有山,西边是海,山海之间的城阳区,就这样惬意地沐浴着岁月的静好。

早年间,不知道内陆地区的父母如何“吓唬”孩子。只记得儿时,城阳的家长经常会严肃“警告”:“如果你不好好学习,就给你入一个‘船份儿’,下海去。”孩子们听闻就会老老实实学习。

城阳区下辖八个街道,最西边的红岛街道和河套街道是传统渔业重镇。两个街道东西相连,占据了胶州湾北岸的绝大部分海域。

游人青睐青岛海鲜,却很少知道何处的海鲜味道最佳。当你走过海鲜摊前,摊主会拍着胸脯告诉你:“俺的海货都是正宗的胶州湾海鲜。”

红岛多岩石滩,适合码头行船;河套多泥滩,适合近海养殖。举世闻名的“胶州湾四小海鲜”就产自胶州湾北岸。

如今,2023首届青岛国际海鲜节在城阳区启幕,沧海桑田转瞬之间,倒也勾起了许多回忆。城阳渔家事,潮起潮落,朝朝暮暮。

在青岛,胶州湾北岸水产养殖业发达

胶州湾畔,潮起潮落入梦来

生在胶州湾北岸,记忆中的胶州湾是儿时的乐园。钓鱼、赶小海……样样精通,唯独遗憾的是我不会游泳,到现在也不会。

二十多年前,每当深秋退潮时,海滩上就会出现一个个小身影,手拿大编织袋,捡拾被潮水送上岸的木头,我也在其中。

当年的学校教室,冬季还要生炉取暖。每当冬季,学校有个规定,每人必须从家里带机油或者柴火,生炉子用。彼时,因为家中生活也要用到,柴火稀少,才出此下策。

靠海吃海,我们这一代的父辈几乎都当过渔民,靠海吃海。每逢暑假,一些孩子在父母的训斥声中,十分不情愿地跟着大人们“下小海”,摸一些时令海鲜到集市去卖,赚学费、补贴家用。

许多人觉得靠海居的孩子是幸福的,学校活动一定都是赶海。事实上,赶海并没有书上所言无比乐趣,除了需要撰写一篇作文,还要警惕可能会出现的危险。

所以,赶海活动必逢退大潮,老师走在前面,每走一段距离就会插一面小旗,防止迷路。那时候,老师们的工资很低,有的老师白天教课,半夜还要“下小海”挖海鲜赚钱。

正如刚才说的“入船份儿”,大船很贵,必须几家人共同出资才能凑齐,你入了船份儿就好比现在的股东。但是这个股东却不是一般的累,甚至有生命危险。

下海,一般是指驾船出海捕鱼,几个月始归;下小海,与赶海类似,根据潮水吃饭。我们这里家族比较大,但几乎每个家族都有人到了海上再也没有回来。

上世纪90年代,因为诸多因素,胶州湾水产养殖曾遇到过前所未有的困难。如今,略显荒芜的滩涂虽没有儿时热闹,但翩翩白鹭还是带来了复苏的讯息。

这些年,青岛通过系列治理举措,自2003年,胶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开始持续向好,2021年达到近20年来最好。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的成功治理,也成为海洋生态“绿色”治理的样本。

2009年,河套卤水虾被认证为有机水产品;2010年,胶州湾蛤蜊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,这也是青岛市第一个水产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

古盐井:岁月悠悠,且听城阳渔家事

留在北岸的记忆:一船一网淳朴洒脱

若是在古代,城阳地界绝对占据渔盐之利。如今,红岛韩家民俗村的木质渔船制造技艺、盐宗夙沙氏煮海成盐传说已入选省级“非遗”。

红岛,本名阴岛,上世纪60年代改现名沿用至今。红岛的“岛”之本意确实是岛屿,早年间,阴岛与陆地并不相连。青岛开埠后,阴岛也曾以盐业闻名,彼时,阴岛生产的食盐足够整个胶澳租借地的人食用。

1936年,时青岛市为了推动旅游业,曾发起名胜景点的评选活动,经过全市上下以及游客集思广益,最终评选出阴岛八景、青岛十景以及崂山十二景,并一举收入《青岛概览》。

其中,青云晨钟、虎首古洞、东山朝曦、千佛观雪、万丈远眺、西岭归帆、草场银海、鹰嘴听潮,即为“阴岛八景”。

上世纪20年代开始,由青岛市区的小港码头至阴岛东大洋每天有客轮往返。往返的游客中不乏有文化名人,他们以“看乡间风物、访齐国的渔盐之利”慕名到阴岛游玩。上世纪30年代,著名作家吴伯萧旅居青岛期间就曾去阴岛游览,并留下一篇散文《阴岛的渔盐》。

至本世纪初,根据“青岛十景”现有存留情况,青岛市曾再次发起“青岛新十景”的评选。遗憾的是,虽然“阴岛八景”的大多数景点也已不复存在,但“阴岛八景”并没有再被提及,只能存续在史料的记载之中,以及在仅剩不多的景点中追寻失去的记忆:青云晨钟,青云宫的香火至今非常兴盛;鹰嘴听潮,鹰嘴石则是红岛蛤蜊节期间很多游客的必经之处……

既然胶州湾海鲜出名,刚才提及的“四小海鲜”必然不容错过,它们大多产于河套街道的沿海滩涂——泥蚂、海沙子、末货、蚝艮,若直接以方言叙述,这四位的名字着实拗口。

简单说来,泥蚂是一种泥螺,海沙子学名“兰蛤”,末货是一种很小的虾,现在俗称“纳米虾”,而蚝艮是一种小鱼,不仅肉香,而且骨头也软,口感极佳。这其中,唯独“末货”最为鲜香。

儿时的记忆中,渔家人正餐经常以大葱蘸着末货就着馒头吃,看似简陋,但在生活质量不高的年代,鲜香相间就是一餐美味。

根据河套街道微信号,“末货身长只有五六毫米,肉眼看起来像白色线头,呈半透明状,前端有两个黑点就是眼睛。大沽河水质好,肥沃很多种鱼,虾及蟹类。每年春天都到大沽河来产卵。把各类鱼虾卵收集起来,就是末货。多见于河套、红岛等大沽河沿岸,其他地方则少见,加上个头极小,在市面上销售时,多被人误认为虾酱。”

“以前生活困难时,家里有老人生病,晚辈给做上这么一份末货卤子面条,就是最好的孝敬‘补品’了。如今,这已经成为当地人最家常的吃法。现在,越来越多的青岛人喜欢吃末货,但要吃到真正美味的末货,还是要到红岛、河套一带的渔家饭店里……清水煮开,放入新鲜末货,出锅后配以甜葱……掰开的葱白蘸着末货吃,鲜味降低了葱的辣度,那叫一个爽。”

如今,随着“下小海”的渔民减少、养殖池的数量也大不如从前,“四小海鲜”多为酒店收购,以至于市场踪迹难寻而倍显珍稀。

2023首届青岛国际海鲜节启幕

海鲜节:从渔家小院到国际舞台

城阳区东部多山,适合果木栽培,近些年,宫家葡萄节、山色峪樱桃节等诸多采摘节庆名气日渐叫响。但城阳“渔盐之利”的名气却稍显逊色,被世人所熟知的或许只有“红岛蛤蜊节”。

历经千年深厚的积淀,“四小海鲜”底气足,又拥有“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十强市场”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,“海鲜美食文化”应该成为城阳的新王牌,而王牌立足的根本,同样需要打造一个长红的IP。

“敢为天下鲜”,2023首届青岛国际海鲜节,是由城阳区城阳街道城阳村社区居民委员会、青岛海农联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。

值得关注的是,今后每年8月6日将成为青岛国际海鲜节固定举办时间,青岛国际海鲜城将成为活动永久驻地,使“青岛国际海鲜节”这一品牌成为城阳又一个重量级文旅IP。

时至今日,节会不再是单一产业的狂欢,而是一次联动全域全产业链的跳动。正如2023首届青岛国际海鲜节,不仅有中华海鲜美食大排挡、海鲜烧烤自助DIY,还有光影艺术节、游乐嘉年华、篝火露营派对、大学生创业市集、惠民音乐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,以弘扬中华海鲜美食文化为引,提升城阳城市夜经济文化软实力。

一场海鲜美食饕餮,活力夜经济

若只听丰收时节的山里事,平淡无奇;若只听历史中的渔家事,一船一网淳朴洒脱……海风裹挟着乡土咸的氤氲袭来,走在新时代的乡村文化完全可以“潮”起来,登上“国际”的舞台。

可以看出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城阳区坚持节会为媒,创新打造文旅IP,也为文旅发展提供品牌流量效应。

非遗文化节、蛤蜊节、“葡萄潮”、 “啤酒潮”、“樱桃花季”等“潮”系列网红节会,打响“潮生活·夜城阳”品牌,一个个重量级文旅项目把城阳一次次送上了热搜榜。

近些年,开心麻花团队落户城阳大剧院、青岛明月山海间不夜城开街、方特“熊出没”乐园的成功签约、国内首个机场音乐节的热血开唱,为城阳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、新激情。美景、美食、美宿、美物,城阳打造的全系列文旅产品体系,不仅让市民游客“游有所乐”“游有所获”,更是成为城阳区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。

城阳渔家事,“潮”起来的文旅新风尚。